今年清明講究多,建議大家:「吃2物,飲1酒,做1事」,別不懂
2023/03/31

今年的清明可不一般,出現了難得一遇的 「三節相逢」(寒食節、上巳節、清明節)。作為我國家傳統節日,這三個節日流傳至今,始終備受大家重視。

特別是今年,三個節日因為「閏二月」的緣故正好「相逢」在清明,清明過節也多了不少講究。建議不懂的朋友提前準備好,記得當天: 吃2物,飲1酒,做1事,好好過節

【吃2物】

①青團

清明時分,大家都有吃青團的習俗。但其實,據說青團是因 寒食節(習俗:禁火、吃冷食)而流傳下來的食物,也有人將其視為「薦新」的禮俗。

不過有禮獻記載:,青團本是明清之際蘇杭地區 掃墓祭祖的一種必備吃食,因著與清明(祭祖)習俗意義相似,于是和清明結緣。到了現在,青團已已經成為清明節和寒食節都必備的食物了。

②艾粄

「清明前后吃艾粄,一年四季不生病」,是客家人流傳下來的老話。因此在過節也有著多樣化飲食的今天,客家人仍會在清明這天準備上這種傳統小食。

艾粄和我們漢族朋友清明必備的青團其實也有相似之處,都是以艾草為原料做成表皮,然后根據各自愛好進行餡料的準備和制作,甜口偏多。

【飲1酒】

古時文人經常以酒表達愁緒,在清明時分,人們愁緒更深,因此,以酒為題的詩作也不。最為著名的還屬陸游的《清明》,流傳至今,已經達到了人人能夠吟誦的程度。

詩中一句 「借問酒家何處有?牧童遙指杏花村」。不僅成為了詩中名句,也留下了 「清明飲酒」這一風俗。

清明這天,由于祭祖需要,外地的親朋好友大多都會回到家中,酒局大多不會少。不過大家 在飲酒上也要注意,不僅要適量,更要注意酒的選擇。

雖然現在大家對酒的要求高了很多,大多都會選擇喝 「純糧酒」。但是現在的白酒市場良莠不齊,很多用一些 香精、酒精和添加劑勾兌成的劣質酒混于其中,一不小心就上了當。

所以大家在選酒上定要格外注意,無論是祭祖用還是自己喝,都不可大意,不知道怎麼選的朋友,可以看一下這款 備受行家認可的100%純糧佳釀賴九禾,便宜好喝,品質不輸大牌!

賴九禾是一款產自 貴州仁懷(醬酒釀造之鄉)平價優級醬酒,其釀造師傅是 曾傳政,師從 茅台前副廠長、醬酒大師李興發

為了使釀酒的口感和品質都能切合百姓的需求,曾師傅將釀造地建于 茅台附近,二者距離僅有300米遠,隔河相望,共同享用優質的釀酒資源和得天獨厚的環境氣候。

在酒的釀造中,曾師傅全程層層把關,原料上精心挑選 富含高淀粉和高單寧的紅纓子糯高粱,釀酒工藝沿用了 茅台同款的古法工藝大曲坤沙,經過一年的光景才釀制而成

這時的酒還未能成酒,需要 和10年的老酒相調兌,經過至少 6年的陶罐儲存,直到酒中的雜味、雜質消散殆盡,醬酒香味完全得到揮發,酒體更加細膩柔滑,才完全成酒。

最后的成酒,酒體已經熟透,酒液泛著優質醬酒獨有的 微黃琥珀色,倒酒入杯, 綿密的酒花顆粒分明,遲遲不散,稍微晃動杯身,肉眼可見 酒水厚重的掛杯,輕抿一口, 濃郁的茅香在口中散發開來, 酒液一線入喉,飲后還有著 悠久的留香,讓人無比難忘!

【做1事】

少數民族在上巳節(又稱:三月三、女兒節)有著 舉辦歌會的習俗,而我們漢族的朋友,經常會在上巳節、清明節前后進行 郊游踏青

今年更不能例外了,這不僅算是一種習俗,也是一個可以放松身心,感受大自然的好機會。朋友們可以空出一天時間來,準備點吃食飲品,和家人或者朋友出去游玩一番。

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,清明將至,三節相逢,朋友們都提前做好準備了嗎?

AD
文章
圖集
視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