菠菜是我們常吃的一種蔬菜,蘇軾有詩曰: 北方苦寒今未已,雪底波棱如鐵甲。豈知吾蜀富冬蔬,霜葉露芽寒更茁。此處的「菠棱」就是指的菠菜,可以看出菠菜有一定的耐寒性,在物資匱乏的古代,能夠越冬的蔬菜肯定是備受歡迎的。
但是你可能不知道,蘇軾口中的菠菜是有缺點的,非常不耐熱,所以古人在炎熱的夏季應該是吃不到菠菜的,直至近代以後才研發新品種的菠菜,此種菠菜就非常耐熱,由此人們在夏季也可以吃到新鮮菠菜了。
兩種菠菜最大的區別就是一種是「尖葉」,一種是「圓葉」,不單是外形區別大,口感,味道,營養,烹飪方面區別都很大,一定要搞清楚後再買,如此做菜才會更美味。
尖葉菠菜,也就是蘇軾口中所說的由尼泊爾傳入的「本土」菠菜,因為其種子兩頭帶刺的特殊外形也被叫做「刺籽菠菜」,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耐寒,一般9月至10月中下旬上市的晚秋菠菜和需要越冬的菠菜基本都是此品種,比較有名的本土品種有「紹興尖葉菠菜」。
圓葉菠菜,近代才由歐洲傳入我國,其種子外形也是圓的,所以也被叫做「圓粒菠菜」,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耐熱,一般一些春菠菜(5月份上市),夏季菠菜(7、8月份上市),早秋菠菜(9月份上市)基本都是此品種,產量比較大。
兩者的營養從口感上就能一品而出,比如尖葉菠菜口感鮮嫩微甜,澀味比較小,這就說明其有害物質「草酸」含量較低,而且有益物質「纖維素」含量也比較低,但是含糖量卻比較高。
而圓葉菠菜如果沒有煮熟透就吃,會嘗到很大的澀味,這就說明其含有的「草酸」比較高,草酸攝入體內會阻礙人體對「鈣」的吸收,故一定要煮熟後去除草酸後再吃。還有就是圓葉菠菜葉片肥厚,口感相比較于尖葉的要粗糙一點,所以應該想得到其「纖維素」含量要高一點,纖維素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排出毒素;兩者其他各方面的營養沒有多大差別。
尖葉菠菜為啥能耐寒,因為處在寒風中的菠菜,會通過讓自身的汁液糖分濃度增高的方法來防凍,所以這一類的菠菜都會有甜味,而且其纖維素比較少,草酸含量低,不會有很大的澀味。再加上其葉片薄和鮮嫩的口感,故這一類的菠菜一般都不耐長時間的高溫烹飪,比較適合涼拌著吃,或者急火快炒的烹飪方法。
圓葉的菠菜葉片厚而大,葉柄比較短,口感不甜,但是纖維素含量高,比較的耐煮,所以較為適合拿來燒湯,包餃子和包子,同樣也可以涼拌或者炒著吃,但是務必要熟透後再吃,特別是涼拌的,一定要事先焯水。
國人吃菠菜已有千年歷史,最早的菠菜品種屬于可以耐寒越冬的「尖葉菠菜」,直至近代以後由歐洲傳入了「圓葉菠菜」,此種圓葉菠菜耐高溫,產量高,葉片肥厚,填補了高溫季節菠菜供應的缺口,但是我覺得還是我們本土的「尖葉菠菜」口感更好,鮮嫩微甜,「菠菜味」更濃鬱,用來和粉絲涼拌,簡直美得不得了,用來炒雞蛋也是夠味。